掊字取名参考
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
康熙笔画(掊:12)画 部首手 部首笔画4画 部外8画
五笔rukg 郑码dsj 仓颉qytr
四角号码50061 统一码基本区 U 638A 结构左右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70%
- 文化印象69%
- 字性4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金
是否为常用字:否
姓名学:非姓氏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聚敛:掊敛。掊聚。用于名字中无实际意义。
起名意思:本义用五指扒土,也指放倒;倒仆
取名寓意:掊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8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3%,男孩名字占53%,女孩名字占:47%。
取名忌讳:
1、掊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掊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掊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óu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掊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掊字,晚辈忌讳用掊字取名。
康熙字典
页码同文本:P437
《唐韻》步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侯切,音裒。《說文》把也。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見地如鉤狀,掊視得鼎。《後漢·百官志鹽官註》鹽官掊坑而得鹽。
又聚斂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曾是掊克。《揚子·方言》深也。《郭璞註》掊克深能。
又與裒通。減也。《易·謙卦》君子以裒多益寡。古易作掊。
又《唐韻》縛謀切《集韻》房尤切,音浮。亦把也。
又《唐韻》薄交切《集韻》蒲交切,音庖。引取也。或作捊。又作抱。
又《唐韻》方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彼口切,音㨐。擊也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后切,音剖。義同。《莊子·人閒世》自掊擊於世俗。
又與剖同《莊子·胠篋篇》掊斗折衡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芳遇切,音赴。與踣仆同。頓也。《史記·呂后紀》顧麾左右。執戟者掊兵罷去。
又《集韻》鼻墨切,音匐。義同。
又蒲枚切,音裴。克也。
又姓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乃之掊生所問占。《註》秦時賢士。善術者。《漢書》作棓。《說文》父溝切。本作㧵。隸省作掊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掊
把也。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从手咅聲。父溝切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杷也。
杷各本作把。今正。木部曰。杷者,收麥器也。引申爲凡用手之偁。掊者,五指杷之。如杷之杷物也。史,漢皆言掊視得鼎。師古曰。掊,手杷土也。杷音蒲巴反。其字从木。按今俗用之刨字也。大雅曰。曾是掊克。傳曰。掊克,自伐而好勝人也。以自伐釋掊,以好勝人釋克。未得其解。定本掊作倍。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。似定本爲是矣。然孟子書亦作掊克。趙注但云不良也。知詩本不作掊。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。掊有聚意。與捊音義近。有深取意。則不同捊也。毛詩釋文云。掊克,聚斂也。此謂同捊也。方言曰。掊,深也。郭注云。掊尅,深能。以深釋掊,以能釋尅。此亦必古說。但皆非毛義。方言掊訓深,與許說合。○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。不若顔氏本作杷。
从手。咅聲。
父溝切。廣韵薄矦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。
百官志注引胡廣曰。鹽官掊坑而得鹽。
汉语字典
◎ 掊
动词
1、(形声。从手,咅(
)声。本义:用五指扒土)2、同本义
掊,杷也。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。(字亦作刨,作抔)——《说文》
见地如钩状,掊视得鼎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。注:“谓手杷土也。”
3、又如:掊土得鼎
4、聚敛;搜括
俗吏不知方,掊克乃为材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兼并》
5、又如:掊克(聚敛;搜括);掊昌(聚敛贪昌);掊聚(聚敛;搜括);掊取(搜括)
6、另见
◎ 掊
动词
1、击;抨击
勾践终掊而杀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2、又如:掊攻(抨击)
3、击破
吾为其无用而掊之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。司马注:“击破也。”
4、又如:掊斗折衡(毁弃斗和秤。反映道教顺应自然毁弃礼法的虚无观点)
5、通“抔”。以手捧物
6、通“踣”。仆倒
乃顾麾左右戟者掊兵罢去。——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
7、另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