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字取名参考
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
康熙笔画(效:10)画 部首攴 部首笔画4画 部外6画
五笔uqty|urty 郑码soom 仓颉ykok
四角号码08440 统一码基本区 U 6548 结构左右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28%
- 文化印象36%
- 字性3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水
吉凶寓意:吉
是否为常用字:是
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仿效,姓名、姓氏。
起名意思:一般指效果,如卓有成效;指尽,致,如效力。
取名寓意:效字用着取名寓指做事认真、有效果、尽忠职守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22692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2%,男孩名字占47%,女孩名字占:53%。
取名忌讳:
1、效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效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效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ào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效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效字,晚辈忌讳用效字取名。
康熙字典
页码同文本:P470
《廣韻》胡敎切《集韻》後敎切《韻會》後學切,音校。《說文》象也。《玉篇》法效也。《廣韻》學也。《增韻》放也。《易·繫辭》效法之謂坤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一年》鄭伯效尤。
又《禮·曲禮》效馬效羊者,右牽之。《註》效,猶呈也。
又《左傳·文八年》效節於府人而出。《註》效,猶致也。
又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宣王有志,而後效官。《註》效,授也。
又《廣韻》效驗也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儒者,己試之效。
又《廣韻》效力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願效愚忠。
又《類篇》一曰功也。《前漢·尹賞傳》追思其功效。
又《增韻》勉也。《韻會》一曰具也。《九經字樣》作効者訛。《韻會》效,亦作傚。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,許雙押。
又《集韻》吉了切,音皎。《揚子·方言》效烓,明也。
又下巧切,音佼。事露也。《說文》从攴作效。效字原从攴作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三】【攴部】效
象也。从攴交聲。胡教切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效,模仿。字形采用“攴”作边旁,“交”作声旁。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象也。
象當作像。人部曰。像,似也。毛詩。君子是則是傚。又民胥傚矣。皆效法字之或體。左傳引詩民胥效矣是也。彼行之而此效之。故俗云報效,云效力,云效驗。廣韵云。俗字作効。今俗分別效力作効,效法效驗作效。尤爲鄙俚。效法之字亦作爻。辭爻法之謂坤是。亦作殽。禮運殽以降命是。亦作詨。儀禮注引詩君子是則是詨是。皆假借也。
从攴。交聲。
胡教切。二部。
汉语字典
◎ 效
俲
动词
1、(形声。从攴(
),交声。“攴”有致力的意思。本义:献出;尽力)2、同本义
司城荡意诸来奔,效节于府人而出。——《左传》
异日韩王纳地效玺。——《史记》
3、又如:效力;效绩(呈献功绩);效玺(呈献国君的印章,表示臣服);效己(贡献一己之力);效芹(自称贡献微薄)
4、明白
由此效之也。——《荀子·正论》
乡也,效门室之辨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效,明也。——《方言十三》
5、通“校(
)”。考查。考核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。——《庄子·列御寇》
6、又如:效试(考核试验);效志(查核心志);效情(验以情理)
7、授还,授
宣王有志,而后效官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:“授也。”
8、又如:效官;效业(授官)
9、显示;呈现
信者效其忠。——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10、又如:效祉(呈现福祉);效祥(呈露祥瑞)
11、效验,验证
何以效之。——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12、效劳,效忠
杀身自效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◎ 效
俲、傚
动词
1、摹仿;师法
效,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俲
效者,为之法也。——《墨子·小取》
君子是则是傚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
民胥傚矣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
尤而傚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则而傚之。——《孝经》
2、字又作傚
教之为言傚也。上行之,下傚之。——《元命苞》
知崇礼卑。崇效天,卑法地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
父亲不思报国酬恩,捐躯尽节,效儿女子之计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
欲效野夫。——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3、又如:效学(仿效,学习);效蹙(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);效好(学好);效作(仿作);效戾(效尤);效慕(仿效);效邮(效尤);东施效颦;上行下效
◎ 效
名词
1、功效;效果;结果
效亦大矣。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
彊弱存亡之效。——《荀子·议兵》
以德为効。——《汉书·刘向传》
用兵之效。——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效则归于天择。——(英)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自其效观。
愿大王少留意,臣请奏其效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
此其效也(效:效验,验证)。——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2、又如:药效;生效;失效;无效;投效;肥效;速效;后效;时效;见效;疗效;实效;奏效;特效;成效;有效
3、经验
外夷战备日新,老将多恃旧效,昧于改图,故致无功。——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二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