榛字取名参考
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4画
康熙笔画(榛:14)画 部外10画
五笔sdwt 郑码fcmf 仓颉dqkd
四角号码45994 统一码基本区 U 699B 结构左右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78%
- 文化印象71%
- 字性3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木
是否为常用字:是
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植物名。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
起名意思:本义是植物名,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结球形坚果。也形容草木丛杂茂盛的样子。
取名寓意:榛字用着取名寓指用作人名意意志坚定、兴盛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5709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8%,男孩名字占66%,女孩名字占:34%。
取名忌讳:
1、榛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榛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榛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ēn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榛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榛字,晚辈忌讳用榛字取名。
康熙字典
《唐韻》側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緇詵切,音臻。《唐韻》同。《說文》木也。《詩·邶風》山有榛。《大雅》榛楛濟濟。一曰蕪也。《揚雄·反騷》枳棘之榛榛兮。《註》榛榛,梗穢貌。
又《說文》註,果實如小栗,引莊公二十四年《左傳》女摰不過栗。《徐曰》今五經皆作榛,榛有臻至之義。
又《禮·曲禮》婦人之摰,椇榛脯脩棗栗。《釋文》古本作。○按此二說,則榛訓木名,訓果實。古字分,今通用。
又《韻會》或作樼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樼栗罅發。《註》榛樼同。
又榛筓,婦人喪服。《禮·檀弓》榛以爲筓,長尺而總八寸。
又聚木曰榛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木處榛巢,水居窟穴。
又《集韻》慈鄰切,音秦。鉏臻切,音蓁。將先切,音箋。義同。
又叶渠年切,音近䖍。《司馬相如·弔二世賦》汨淢靸以永遊兮,注平臯之廣衍。觀衆樹之蓊薆兮,覽竹林之榛榛。衍平聲。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椇榛脯脩棗栗。《註》榛,古作。〕謹照原文註改釋文。榛古改古本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六】【木部】榛
木也。从木秦聲。一曰菆也。側詵切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榛木也。
邶風山有榛傳曰。榛,木也。小雅。營營靑蠅。止于榛。傳曰。榛所以爲藩也。衞風箋曰。樹榛栗椅桐梓漆六木於宮。可伐以爲琴瑟。
從木。秦聲。
側詵切。十二部。
一曰叢木也。
各本作一曰菆也。艸部曰。菆,蓐也。今依玄應書卷十一所引爲長。倉頡篇,淮南高注,漢書服注,廣雅皆云。木叢生曰榛。菆一作蕪。
汉语字典
◎ 榛
名
1、(形声。从木,秦声。本义:植物名。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)
2、同本义
榛,榛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山有榛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
女贽不过榛栗枣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3、又如:榛林(榛木林)
4、榛果
5、丛生的树木
木丛生曰榛。——《广雅》
隐于榛薄之中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。注:“聚木曰榛,深草曰薄。”。
6、又如:榛林(亦指丛林);榛迷(杂林丛生);榛株(丛木的根株)
◎ 榛
形
草木丛生的样子。
榛卉(杂生的花草);榛曲(草木丛生的幽僻之处);榛杞(泛指丛生的灌木);榛草(丛生的杂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