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檄字取名参考

檄
拼音 注音ㄒㄧˊ
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7画
康熙笔画(檄:17)画 部外13画
五笔sryt 郑码fnsm 仓颉dhsk
四角号码48940 统一码基本区 U 6A84 结构左中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26%
  • 文化印象12%
  • 字性4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檄文。羽檄。

起名意思:用于征召、晓谕、声讨的文书。

取名寓意:檄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042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0%,男孩名字占52%,女孩名字占:48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檄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檄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檄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í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檄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檄字,晚辈忌讳用檄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556   同文本:P1652   

《唐韻》胡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𠛬狄切,𠀤音薂。《說文》下尺書也。《顏師古曰》檄者,以木𥳑爲書,長尺二寸,用徵召也。《前漢·申屠嘉傳》爲檄召通。

又有急,則加以雞羽揷之,示速疾也。《史記·漢高紀》以羽檄徵天下兵。

又《韻會》陳彼之惡,說此之德,曉諭百姓之書也。又曰:檄,皎也,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。漢《司馬相如·諭巴蜀檄》、魏《陳琳·討曹操檄》皆是。

又《逸雅》檄,激也。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。

又長檄,印封長牒也。《後漢·安帝紀》民窮困道路,欲歸本郡,在所爲封長檄。又檄櫂直上。《爾雅·釋木》無枝爲檄。

又檄糴,疾貌。《嵆康·琴賦》懰檄糴以奔邀。

又《唐韻》胡敎切,音效。《郭璞·蜜蜂賦》誅戮峻于鈇鉞,招徵速乎羽檄。集不謀而同期,動不安而齊約。考證:〔櫂直上也。〕謹照爾雅註原文改檄櫂直上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六】【木部】檄

二尺書。从木敫聲。胡狄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檄,二尺长的书简。字形采用“森”作边旁,采用“敫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尺二書。

各本作二尺書。小徐繫傳已佚。見韵會者作尺二書。葢古本也。李賢注光武紀曰。說文以木𥳑爲書。長尺二寸。謂之檄。以徵召也。與前書高紀注同。此葢出演說文。故語加詳。云尺二寸與鍇本合。但漢人多言尺一。未知其分別之詳。後漢書,水經注皆曰。李雲上書云。孔子言帝者,諦也。今尺一拜用。不經御省。是帝欲不諦乎。又後漢書儒林傳云。詔曰。乞楊生師。卽尺一出𦫵。文𨕖注引蕭子良古今篆𣜩文體曰。鶴頭書,偃波書俱詔板所用。在漢時則謂之尺一𥳑。獨𣃔曰。策書長二尺。以命諸侯王三公。三公以罪免。亦賜策。以尺一木。

從木。敫聲。

胡狄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
汉语字典

名词

1、(形声。本义:檄文)

2、同本义

太祖得书,便命移檄。——《英烈传》

制府檄下。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
所有文檄,幕下儒生设意修词(“文檄”即檄文。古代用以征召、晓喻或声讨的文书)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奉檄守御。——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3、又如:传檄(传布檄文);羽檄(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)

4、泛指信函

使君子年善?来檄可求。——王安石《寄丁中允》

动词

1、用檄文晓谕或声讨

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檄其人士,于政治宗教,皆欲有所更革,顾终不成。——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

2、又如:檄调(行檄调动);檄委(用檄文晓谕、托咐)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