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畱字取名参考

畱
拼音liú 注音ㄌㄧㄡˊ
部首田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畱:12)画 部外7画
五笔gajl|gjal 郑码akxk 仓颉mllw
四角号码10607 统一码基本区 U 7571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4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火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古同“留”。停留。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畱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5%,男孩名字占45%,女孩名字占:5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畱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畱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畱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ú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畱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畱字,晚辈忌讳用畱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764   同文本:P1659   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力求切,音流。《說文》畱,止也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臣知虞君不用臣,臣誠私利祿爵且畱。

又《越世家》莊生曰:可疾去矣,愼毋畱。

又遲也。《易·旅卦》君子以明愼用𠛬,而不畱獄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然而諸宿將常坐畱落不遇。《註》謂遲畱零落,不遇合也。

又久也。《禮·儒行》悉數之,乃畱更僕,未可終也。《註》畱,久也。

又徐也。《吳語》一日惕,一日畱。《註》惕,疾也。畱,徐也。

又已去而止之也。《正字通》李元紘治潤有惠政,及代去,吏民遮畱。

又《楚語》舉國畱之。《註》畱,治也。

又伺便也。《莊子·刻意篇》執彈而畱之。

又《戰國策》使秦而欲屠趙,不顧一子以畱計。《註》畱,不决也。

又《左思·魏都賦》朝無刓印,國無費畱。《註》凶命曰費畱。

又姓。《詩·王風》丘中有麻,彼畱子嗟。《傳》畱,大夫氏。子嗟,字也。《韻會》出會稽,本衞大夫,畱封人之後,吳志有左將畱贊。

又地名。《左傳·襄元年》楚子辛救鄭,侵宋呂畱。《註》呂畱二縣,今屬彭城郡。

又《襄十八年》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,執孫蒯于純畱。《註》長子,純畱二縣,屬上黨郡。《前漢·張良傳》封爲畱侯。

又《地理志》𨻰畱。《註》畱,鄭邑,爲𨻰所幷,故曰𨻰畱。

又國名。《春秋·宣十六年》晉人滅赤狄甲氏,及畱吁。《註》甲氏,畱吁,赤狄別種。《山海經》畱利之國,人足反折。

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西二百里曰長畱之山。

又《博雅》畱,黃綵也。

又《釋名》畱幕,冀州所名,大褶下至膝者也。畱,牢也。幕,絡也。言牢絡在衣表也。

又鳥名。《正韻》栗畱,黃鳥。

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柢山有魚焉,其音如畱牛。《註》莊子曰:執犁之狗,謂此牛也。

又草名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雜以畱夷。《註》顏監云:畱夷,香草。

又果名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梬棗若畱。《註》廣雅曰:若畱,石橊也。

又與流通。《嵆康·琴賦》忽飄颻以輕邁,乍畱聮而扶疏。

又《廣韻》力救切,音澑。宿畱,停待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宿畱海上。

又《五音集韻》力久切,音柳。昴星別名。《史記·律書》北至於畱。畱者,言陽氣之稽畱也。《索隱曰》畱卽卯也。毛傳亦以畱爲卯。《丹鉛錄》畱,音柳。註以畱爲卯,恐非。如其說陽氣稽卯,殆不成文。

又《韻補》叶凌如切,音閭。《陸雲賦》遊士非乎故字,步彷徨以踟躇。佇盤桓而不能,聊相羊以淹畱。

又叶魯刀切,音牢。《屈原·離騷》時𦆯紛其變易兮,又何可以淹畱。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爲茅。《韻會》毛氏曰:从田从丣,丣音酉,當作畱。今經史皆作留。傳寫譌也。考證:〔《左傳·襄元年》楚子辛救鄭,侵宋呂畱。《註》呂畱二縣,合屬彭城郡。〕謹據宋本岳本合屬改今屬。今者杜預謂晉代也。晉書地理志彭城國漢以爲郡内有畱縣呂縣。〔《左傳·宣十五年》晉侯滅赤狄甲氏,及畱吁。〕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。十五年改十六年。晉侯改晉人。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