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篸字取名参考

篸
拼音cēn zān cǎn 注音ㄘㄣㄗㄢㄘㄢˇ
部首彡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7画
康熙笔画(篸:17)画 部首 部首笔画6画 部外11画
五笔tcce 郑码mzop 仓颉hiih
四角号码88202 统一码基本区 U 7BF8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37%
  • 文化印象37%
  • 字性4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非姓氏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古通“簪”。簪子、金簪、玉簪。在名字中无实际意义。

起名意思:暂无。

取名寓意:篸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2%,男孩名字占52%,女孩名字占:48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篸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篸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篸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ān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篸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篸字,晚辈忌讳用篸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896   

《集韻》疏簪切,音森。《說文》差也。一曰竹長貌。

又《集韻》初簪切,音梫。篸𥰭,竹貌。

又洞簫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吹參差兮誰思。《註》參差,洞簫。一作篸𥰭。《風俗通》舜作簫,其形參差,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。《洞簫賦》吹參差而入道德。

又《廣韻》作含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祖含切。𠀤同簪。《博雅》𥯖謂之簪。或作𥸢,或作篸。《韓愈·送桂州嚴大夫詩》江作靑羅帶,山爲碧玉篸。

又《廣韻》側岑切《集韻》緇岑切,𠀤音斟。同鍼、針,所以綴衣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𠀤作紺切。《篇海》簪去聲,以針篸物也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五】【竹部】篸

差也。从竹𠻝聲。所今切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篸差也。

各本差上無篸。此淺人謂爲複舉字而刪之也。集韵。篸差竹皃。初簪切。又篸竹長皃。疏簪切。按木部槮,木長皃。引槮差䓷菜。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。竹木皆然。今人作參差。古則从竹,从木也。

从竹。參聲。

所今切。七部。

汉语字典

cǎn

名词

1、〈方〉∶一种簸箕

一头挑着一只空篸子。——陈残云《香飘四季》

2、另见 zān

zān

山如碧玉篸。——韩愈《送桂州严大夫》。注:“篸与簮同。”

另见 cǎn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