簋字取名参考
部首皿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7画
康熙笔画(簋:17)画 部首竹 部首笔画6画 部外11画
五笔tvel|tvlf 郑码mxlk 仓颉havt
四角号码88102 统一码基本区 U 7C0B 结构上中下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10%
- 文化印象20%
- 字性6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木
是否为常用字:否
姓名学:非姓氏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古代盛食物器具,圆口,双耳。
起名意思:暂无。
取名寓意:簋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78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7%,男孩名字占45%,女孩名字占:55%。
取名忌讳:
1、簋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簋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簋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ǐ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簋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簋字,晚辈忌讳用簋字取名。
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㔲朹《廣韻》居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矩鮪切《正韻》古委切,音晷。《說文》黍稷方器也。《廣韻》簠簋,祭器,受斗二升,內圓外方曰簋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旊人爲簋,實一觳,崇尺。《疏》祭宗廟用木簋,今此用瓦簋,祭天地及外神,尚質,器用陶瓠之意也。《易·損卦》二簋可用享。《註》離爲日,日體圓。㢲爲木,木器圓。簋象,則簋亦以木爲之也。《詩·秦風》於我乎每食四簋。《傳》四簋:黍稷稻粱。《周禮·地官》舍人凡祭祀共簠簋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宰夫東面坐啓簋會,各郤于其西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言道其德行,曰食土簋。《註》用土作簋。。考證:〔《傳》四簋,黍稷稻梁。〕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。〔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道其德行。〕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,言其德行爲句,言字不可省,謹增言字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五】【竹部】簋
黍稷方器也。从竹从皿从皀。㔳,古文簋从匚飢。匭,古文簋或从軌。朹,亦古文簋。居洧切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黍稷方器也。
周禮舍人注曰。方曰簠。圓曰簋。盛黍稷稻粱也。掌客注曰。簠,稻粱器也。簋,黍稷器也。秦風傳曰。四簋,黍稷稻粱也。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。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。許云簋方簠圜。鄭則云簋圜簠方。不同者,師傳各異也。周易。二簋可用享。鄭注云。離爲日。日體圓。巽爲木。木器圓。簋象。聘禮竹簋方注云。竹簋方者,器名。以竹爲之。狀如簋而方。賈疏云。凡簋皆用木而圓。此則用竹而方。故云如簋而方。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。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。非也。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。周禮疏云。孝經陳其簋簠注云。內圓外方受二者。直據簠而言。若簋則內方外圓。孝經鄭注,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。賈所引文亦不完。則無用湥求矣。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,內方外圓曰簋之文。葢本孝經注。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。自相乖剌。聶崇義曰。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,外方內圜曰簠。與秦風音義合。廣韵曰。內圓外方曰簋。歐陽氏集古錄曰。簋外方內圓。與聘禮音義合。攷圜器之內爲之方。方器之內爲之圜。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。他器少如是者。恐孝經注不可信。許鄭皆所不言也。鄭注禮曰。飾葢象龜。葢者意擬之詞。注禮器云。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。聶氏,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。誤解一葢字耳。見考工記圖。
从竹皿皀。
合三字會意。按?古文或从匚,或从木。葢本以木爲之。大夫刻其文爲龜形。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。天子刻龜而飾以玉。其後乃有瓦簋。乃有竹簋方。因製从竹之簋字。木簋竹簋禮器。瓦簋常用器也。皀,榖之馨香。謂黍稷也。居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讀如九。
汉语字典
◎ 簋
名词
1、(会意,从竹,从皿,从皀。本义: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,圆口,两耳或四耳)同本义
簋,黍稷方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皆云圆曰簋,谓内圆也。——《周礼·舍人》注
二簋可用享。——《易·损》
每食四簋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
宰夫设黍稷六簋。——《仪礼·公食礼》
陈馈八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鼎簋十有二。——《周礼·掌客》
饭土簋。——《史记·始皇纪》
臣闻昔者尧有天下,饭于土簋,饮于土簠。——《韩非子·十过》
管仲镂簋朱紘,山节藻棁,孔子鄙其小器。——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2、又如:簋廉(盛酒的瓦器);簋实(置于簋器的黍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