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调字取名参考

调
拼音tiáo diào zhōu 注音ㄊㄧㄠˊㄉㄧㄠˋㄓㄡ
部首讠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0画
康熙笔画(調:15)画 部首 部首笔画7画 部外8画
五笔ymfk 郑码slbj 仓颉ivbgr
四角号码37720 统一码基本区 U 8C03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87%
  • 文化印象89%
  • 字性4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姓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安排处置,访查了解。

起名意思:有调教;挑逗;搭配均匀;提拨;调查等含义。

取名寓意:调字用着取名寓指光明磊落、正直、权力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654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2%,男孩名字占55%,女孩名字占:45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调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调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调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ào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调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调字,晚辈忌讳用调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166   

《唐韻》徒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田聊切,𠀤音迢。《說文》和也。《玉篇》和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弓矢旣調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調竽笙竾簧。

又《韻會》揉伏也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大費佐舜調馴鳥獸。

又《正字通》嘲笑也。《世說》王丞相每調之。

又《廣雅》欺也,啁也,譀也,出買也。

又《莊子·齊物論》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。《註》樹上枝葉搖動之形。

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。

又姓。《廣韻》周禮有調人,其後氏焉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張流切,音輈。朝也。《詩·周南》未見君子,惄如調飢。《毛傳》調,朝也。又作輈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徒弔切,迢去聲。《玉篇》選調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下調郡縣,轉輸菽粟芻藁。《註》下令調斂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馬數萬匹,卒掌者不足,乃調旁近縣。《師古註》謂選發之也。

又《張釋之傳》十年不得調。《師古註》選也。

又《袁盎傳》盎以數直諫,不得久居中,調爲隴西都尉。《師古註》遷也。

又《玉篇》度也。《增韻》算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調立城邑毋下千家。《師古註》謂算度之也。

又《玉篇》求也。

又《類篇》賦也。《正字通》民賦曰調,晉平吳制戸調。見《晉書》。又唐賦,人之制有四,二曰調。見《舊唐書》。

又《廣韻》韻調也。《增韻》音調,樂律也。才調,韻致也。

又《韻會》詩也。

又叶從紅切,音同。《屈原·離騷》勉升降以上下兮,求矩矱之所同。湯禹儼而求合兮,摰咎繇而能調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三】【言部】

和也。从言周聲。徒遼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调,以柔性言辞促进双方合和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周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龢也。

龢各本作和今正。龠部曰。龢,調也。與此互訓。和本係唱和字。故許云相應也。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。

从言。周聲。

徒遼切。古音葢在三部。

汉语字典

調 diào

动词

1、(形声。从言,周声。( tiáo)本义:声音调和;协调)

2、选拔或提拔官吏

调故吏。——《汉书·昭帝纪》。注:“谓发选也。”

调关东轻车锐卒。——《汉书·宣帝纪》

十年不得调,亡所知名。——《汉书》

婿竟不调。——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
3、又如:调头(换地方;自主的妓女迁居);调职(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)

4、征用,提取,征发

特选横调。——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。注:“征也。”

5、又如:调发(征发);调练(征调操练);调取(发命令取人)

6、调动

我是个调虎离山计,哄你去来征战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7、又如:调人;调干部;调遣;调阵子(调阵。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);调补(调动填补官职空缺);调派(分派);调拨(调遣分派);调三惑四(挑拨离间)

8、转动。如:调眼色(眉目传情,用目光示意)

9、计算;调查

调立城邑。——《汉书·晁错传》

要害之处,通川之道,调立城邑,毋下千家。——《汉书》

10、耍弄。通“掉”。如:调嘴(卖弄口舌。即耍嘴皮子);调慌(撒谎);调嚣虚(弄虚头,作假);调罨子(耍弄花招);调嘴弄舌(耍嘴,卖弄口舌)

11、同“掉”

杨志调过朴刀便打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調 diào

名词

1、腔调,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。如:他带山东调;调类(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);调符(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)

2、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。如:高调

3、曲调,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,音乐的旋律。如:二黄调;四平调;调性(音乐名词);调门(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)

4、调式,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、和谐好听的一组音。如:大调

5、格调,人的才气风格。

谁爱风流高格调。——唐·秦韬玉《贫女》

6、又如:才调;雅调

7、意见、主张的基本倾向。如:论调;唱高调

8、另见 tiáo;zhōu

調 tiáo

形容词

1、(形声。从言,周声。本义:和谐;协调) 同本义

调,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合得周密谓之调。——《贾子道术》

调和乐也。——《荀子·臣道》

弓矢既调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
调悦者,情之道也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

调而应之。——《庄子·知北游》

帝善其调达,乃敕一御妓奏笛。——《晋书·桓伊传》

若水旱不调,宁燥不湿。——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

2、又如:调元(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);调序(调和);调琴(调和琴弦,弹琴);调畅(调和通畅);调适(调和顺适);调调(风吹物摇动的样子);调变(调和,调理)

調 tiáo

动词

1、调节

调竽笙篪篁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2、又如:调排(调整安排);调风(整顿风俗);调气(调节四时的气候);调息(调节呼吸)

3、驯服;训练

无鞭策,虽造父不能调驷马。——《盐铁论》

4、调治;调养(调治保养)

法酒调神气,清琴入性灵。——刘禹锡《昼居池上亭独吟》

5、又如:调鼎持衡(比喻治理国家);调息(调养休息);调治(医疗;疗治)

6、嘲笑

唐僧渊目深而鼻高,王丞相每调之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
7、如:调喉(取笑);调侃(用言语戏弄;嘲弄)

8、搀合。

9、如:调三窝四(搬弄是非);调白(挑唆);调味

10、经搅拌、摇晃(不同物质)混合。

11、如:调和鼎鼐(在鼎里调和食物。比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。亦喻宰相之职);调匀;调色

12、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。

13、如:调弦;调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

14、演奏

何处调琴,惺惺地把醉魂呼醒?——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
15、调济

故盐铁均输,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,罢之不便也。——《盐铁论》

16、调戏

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,又把言语来调他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17、又如:调光(勾引;调情);调引(引逗;勾引)

18、掷;丢

我看了,搬起一块大石,调打下去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19、耍。

20、如:调嘴调舌(耍嘴皮);调嘴(耍嘴皮子);调脾(耍脾气;顽皮)

21、调弄,弹奏

可以调素琴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調 tiáo

名词

1、烹调,调味

一鼎之调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2、另见 diào;zhōu

調 zhōu

名词

1、清晨,早晨。通“朝”

未见君子,惄如调饥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
2、又如:调饥(朝饥。早晨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况)

3、另见 diào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