鄗字取名参考
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鄗:17)画 部首邑 部首笔画7画 部外10画
五笔ymkb 郑码sjly 仓颉ybnl
四角号码07227 统一码基本区 U 9117 结构左右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4%
- 文化印象60%
- 字性4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火
是否为常用字:否
姓名学:非姓氏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〔鄗县〕古地名,在今中国河北省柏乡县北。
起名意思:暂无。
取名寓意:鄗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59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7%,男孩名字占53%,女孩名字占:47%。
取名忌讳:
1、鄗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鄗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2、鄗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ào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鄗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鄗字,晚辈忌讳用鄗字取名。
康熙字典
《廣韻》胡老切《集韻》下老切《韻會》合老切,音皓。《正字通》春秋晉邑,戰國屬趙。《左傳·哀四年》齊國夏伐晉,取郉、任欒、鄗。《註》鄗,晉地。後漢光武卽位于此,攺名高邑,卽今趙州高邑縣。
又與鎬通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西顧酆、鄗。《註》酆、鄗,二水名。文王都酆,武王都鄗。
又《廣韻》口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交切,音敲。水名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晉師在敖、鄗之閒。《註》敖、鄗,二水名,在滎陽縣西北。
又《唐韻》呼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黑各切,音壑。
又《集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義同。
又《字彙補》居囂切,音郊。地名。與郊同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取王官及鄗。《左傳·文三年》作郊。考證:〔《左傳·哀四年》齊國夏伐晉,取郉欒任鄗。〕謹照原文欒任改任欒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六】【邑部】鄗
常山縣。丗祖所即位,今爲高邑。从邑高聲。呼各切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常山縣也。从邑高聲。
呼各切。古音在二部。
世祖所卽位,今爲高邑。
前志曰:常山郡鄗,世祖卽位更名高邑。後志曰:常山國高邑,故鄗,光武更名。按今直趙州栢鄉縣之縣北二十里有故鄗城是也。春秋時晉邑。左傳哀四年:齊國夏伐晉取鄗。杜曰:鄗卽高邑縣。
汉语字典
◎ 鄗
名词
(1) 古县名。春秋属晋,战国属赵。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
鄗,常山县,世祖所即位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今为高邑,从邑,高声。
国夏伐晋,取邢任栾鄗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四年》
(2) 假借为“镐”。武王都邑名
杜伯射王于鄗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武王以鄗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遂绕丰鄗。——班固《西都赋》。在今陕西西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