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鼎字取名参考

鼎
拼音dǐng 注音ㄉㄧㄥˇ
部首鼎部 总笔画12画
康熙笔画(鼎:13)画
五笔hndn 郑码lznx 仓颉buvml
四角号码22227 统一码基本区 U 9F0E 结构上下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92%
  • 文化印象92%
  • 字性3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火

吉凶寓意:吉

是否为常用字:是

姓名学:姓,多用男性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。在人名中象征稳固显赫,寓意事业财运兴旺,名利双收。

起名意思:一般指正当,正在,大,支持等,如鼎力协助。也指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。

取名寓意:鼎字用着取名寓指顶天立地、为人正直、坚毅、大之义,寓意吉祥又有内涵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71460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5%,男孩名字占63%,女孩名字占:37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鼎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鼎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
2、鼎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ǐng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鼎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鼎字,晚辈忌讳用鼎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525   同文本:P1682   

〔古文〕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都挺切,音頂。《說文》鼎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昔禹收九牧之金,鑄鼎荆山之下。《玉篇》鼎,所以熟食器也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昔夏之方有德也,遠方圖物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,百物而爲之備,使民知神姦,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,螭魅罔兩莫能逢之。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王日一舉鼎,十有二物,皆有俎。《鄭註》鼎有十二,牢鼎九,陪鼎三。

又《周易卦名》巽下離上之卦。

又《正韻》鼎,當也。

又方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天子春秋鼎盛。

又鼎鼎,大舒也。《禮·檀弓》喪事鼎鼎爾,則小人。《疏》形體寬慢也。

又周鼎,星名。見《步天歌》。

又湖名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黃帝鑄鼎於荆山,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。

又州名。宋朗州攺鼎州。

又城門名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雒陽東城曰鼎門。《註》九鼎所後入。

又維舟曰鼎。《揚子·方言》維之謂之鼎。

又官名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夏育爲鼎官。《註》鼎官,今殿前舉鼎者也。

又姓。未將鼎澧。

又人名。《西京雜記》鼎,匡衡小名也。

又《前漢·匡衡傳註》張晏曰:匡衡少時字鼎,長乃易字稚圭,世所傳衡與貢禹書,上言衡狀報,下言匡鼎白,知是字也。《又》無說詩匡鼎來。《註》服虔曰:鼎,猶言當也,若言匡且來也。○按服虔註誤。

又《前漢·賈捐之傳》捐之復短石顯。楊興曰:顯鼎貴。《註》如淳曰:言方且欲貴矣。鼎音釘。師古曰:讀如字。

又叶他經切,音汀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精若耀星,聲若雷霆。名藏於山經,形鏤於夏鼎。考證:〔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王旦舉。〕謹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譌。謹照原文改爲王日一舉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七】【鼎部】鼎

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昔禹收九牧之金,鑄鼎荆山之下,入山林川澤,螭魅蝄蜽,莫能逢之,以協承天休。《易》卦:巽木於下者爲鼎,象析木以炊也。籒文以鼎爲貞字。凡鼎之屬皆从鼎。都挺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鼎:三根立腿,两只提耳,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。古昔朝代的夏禹,收集中华九州之长贡献的金属,在荆山山下铸鼎。进入山林、江河、湖泽,其间的螭魅蝄蜽,没有什么能遇见他,他凭借铸鼎和谐地接受苍天的恩赐。《易经》的卦象,用“木”进入火下, 是鼎卦。像剖开木头用以烧火煮饭。籀文中的“鼎”字借用的是“贞”字。所有与鼎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鼎”作边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三足㒳耳。和五味之寶器也。

三足㒳耳謂器形。非謂字形也。九家易曰。鼎三足以象三台也。易曰。鼎黃耳。和當作盉。許亦從俗通用。

象析木㠯炊。

巳下次第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。?者,判木也。反?爲?。一?析爲二之形。炊鼎必用薪。故像之。唐張氏參誤會三足㒳耳爲字形。乃高析木之㒳旁爲耳。唐人皆作鼎。非也。唐氏玄度旣辨之矣。

貞省聲。

大徐本無。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。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。或曰離爲目。㢲爲木。鼎卦上離下㢲。何不以此說字乎。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。若六書之會意。必使二字相合成文。如人言,止戈是。目與木不相合也。故釋下體爲象形。上體爲諧聲。古叚鼎爲丁。如賈誼傳春秋鼎盛,匡衡傳匡鼎來皆是。鼎之言當也。正也。都挺切。十一部。

昔禹收九牧之金。鑄鼎荆山之下。入山林川澤者。

此字依韵會補。

离魅蛧蜽莫能逢之。㠯協承天休。

离俗用螭。依禸部則當作离。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。傳不言鑄鼎荆山之下。尙書古文疏證云。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。漢縣也。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。禹貢北條荆山在南。皇甫謐帝王世紀。禹鑄鼎於荆山。在馮翊懷德之南。山下有荆渠。酈氏水經注。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。沙苑之南。禹貢北條荆山在南。山下有荆渠。卽夏后鑄九鼎處也。

易卦㢲木於下者爲鼎。

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。與㬜下引易證从日一例。

古文㠯貝爲鼎。籒文㠯鼎爲貝。

二貝字小徐皆作貞。郭忠恕佩觿云。古文以貞爲鼎。籒文以鼎爲則。亦誤。今正。京房說貞字鼎聲。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。許說𠟭???者,籒文之則員霣妘字。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。

凡鼎之屬皆从鼎。

汉语字典

dǐng

名词

1、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象鼎足。本义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)

2、同本义。盛行于商、周。用于煮盛物品,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。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

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3、又如:鼎峙(比喻三方并峙,如鼎之三足);鼎铉(指鼎);鼎鼐(鼎、鼐均为古代炊具,用来调和五味。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)

4、比喻帝王。如:问鼎;定鼎中原;鼎甲(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);鼎命(帝王之位);鼎业(帝王的大业)

5、指宰相。如:鼎台(宰辅大臣);鼎臣(指宰相)

6、喻三公、宰辅、重臣之位。如:鼎辅(三公,宰辅);鼎司(三公的职位)

7、指国家。如:鼎祚(国祚,国运);鼎运(国运)

dǐng

形容词

1、显贵。如:鼎臣(大臣,重臣)

2、显赫,盛大

高门鼎贵。——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

3、又如:大名鼎鼎;鼎甲(豪门大族);鼎姓(豪族,大姓);鼎能(大才能。指能力超群,举世无匹);鼎族(巨族,豪门贵族)

4、三方并立的,如鼎足分立。如:鼎分(三分)

dǐng

动词

变革

鼎新麾一举,革故法三章。——李商隐《赠送前刘五经映》

鼎革固天启。——徐浩《谒禹庙》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