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
吁字取名参考

吁
拼音 注音ㄒㄩㄩˋ
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
康熙笔画(吁:6)画 部外3画
五笔kgfh 郑码jad 仓颉rmd
四角号码61040 统一码基本区 U 5401 结构左右结构

取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0%
  • 文化印象0%
  • 字性3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五行属性:木

是否为常用字:否

姓名学:姓

取名含义

姓名学解释:叹气、惊异。在人名中无实际意义。

起名意思:表示惊怪、不然、感慨等。

取名寓意:吁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544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67%,男孩名字占54%,女孩名字占:46%。

取名忌讳:

1、吁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吁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
2、吁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ù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吁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吁字,晚辈忌讳用吁字取名。

康熙字典

页码同文本:P174   

〔古文〕𠮲《唐韻》况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匈于切,𠀤音訏。《說文》驚也。《玉篇》疑怪之辭也。《廣韻》嘆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吁嚚訟可乎。《詩·周南》云何吁矣。

又留吁,赤狄別種。《春秋·宣十六年》晉人滅赤狄、甲氏及留吁。又省作于。《詩·周南》于嗟麟兮。《召南》于嗟乎騶虞。

又《集韻》雲俱切,音迂。義同。
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休居切。與噓同。《王充·論衡》猪馬以气吁之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𠀤王遇切,音芋。義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吁。吁,字从口从亐。

说文解字
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吁

驚也。从口于聲。況于切

《说文解字白话版》

吁,惊呼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于”作声旁。
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
驚也。从口亏聲。

況于切。五部。按此篆當𠛹,說見亏部。

汉语字典

<叹>

1、(形声。从口,于声。本义:表示惊怪、不然、感慨等) 同本义

王曰:“吁!来!有邦有土,告尔祥刑。”——《书·吕刑》

吁!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王曰:“吁,来!…”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吁!是何言欤?——《法言·君子》。注:“吁!骇叹之声。”

2、又如:吁咈(表示不以为然之意);吁咈都俞(吁咈,吁俞。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。见《书·尧典》);吁嗟(表示忧伤或有所感;表示赞美)

动词

1、叹息,叹气

香车辗尽关山日,弹罢琵琶只自吁。——《明珠记》

2、又如:吁唏(吁嘘。嘘唏,叹息);吁气(叹气);吁嗟(哀叹;叹息);吁嗟(慨叹);吁然(感叹的样子);吁叹(叹息;哀叹);吁嘻(感叹)

3、吐。如:吁呵(口中默念);吁吸(嘘气与吸气;呼吸);吁呼(指吐气);吁荼(谓散发出温暖之气);吁气(呼气,吐气)

云何吁矣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
4、另见 yū;yù

〈象〉

1、吆喝牲口的声音

2、另见 xū;yù

动词

1、呼天而告

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,以哀吁天,徂厥亡出执。——《书·召诰》

2、又如:吁天(呼天而告);吁号(呼叫);呼吁(呼告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)

3、另见 xū;yū

五行属性

五行吉字

生肖属性

男孩常用

女孩常用

中性字

©2024 www.kangxizidian.cn
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